
艾美疫苗无血清狂犬疫苗:豪赌还是冷思考?

狂犬疫苗“零的突破”?艾美疫苗的豪赌与市场的冷思考
艾美疫苗(06660) 近日宣布其无血清狂犬疫苗获批生产,并声称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产品,这一消息无疑给国内疫苗市场带来了一丝兴奋。但仔细分析,这项“重大技术突破”是否真能如预期般“引领行业创新”并“填补全球市场空白”,恐怕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无血清,真的是“绝对优势”吗?
公告中,艾美疫苗强调无血清疫苗的优势在于“显著提高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这当然能抓住消费者对疫苗安全性的普遍关注。传统Vero细胞和人二倍体狂犬疫苗,因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动物血清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一直备受诟病。但问题在于,艾美疫苗的“显著提高”到底提高了多少?III期临床数据是否足以支撑这一说法?我们目前无法从公告中获得详细信息。
此外,无血清疫苗并非横空出世的技术,国外药企早有相关研究,为何迟迟未能上市?仅仅是因为技术难度,还是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例如,生产成本是否过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市场空间“巨大”?别太乐观
艾美疫苗援引复星国际证券研报,预测到2030年无血清狂犬疫苗细分市场将达到38亿元人民币,并认为公司有望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这种预测是否过于乐观?
首先,狂犬疫苗的市场竞争激烈,华兰生物、康华生物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艾美疫苗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决于其产品质量、定价策略和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次,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存在不确定性。即使无血清疫苗在安全性上有所提升,但如果价格过高,或者宣传不到位,也可能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的选择往往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医生和专业人士的推荐至关重要。而要改变医生和专业人士对现有疫苗的认知,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学术推广。
“出海”?恐怕没那么容易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全球疫苗供给短缺,有利于国内疫苗企业实现海外出口。艾美疫苗现有Vero细胞狂犬疫苗已经出口至多个国家,这似乎暗示无血清疫苗也能顺利“出海”。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疫苗出口需要获得目标国家的注册批准,这需要满足当地的监管要求。不同国家对疫苗的质量标准、临床数据要求和生产工艺要求各不相同,艾美疫苗能否顺利通过这些监管审查,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国外药企在疫苗领域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优势,艾美疫苗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仍然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总之,艾美疫苗的无血清狂犬疫苗获批生产,确实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进展。但我们不能被“全球首个”、“市场空间巨大”等光环所迷惑,而应该冷静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疫苗研发是一场马拉松,最终的胜利者,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跑得最稳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