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摘要: 穩定幣:貨幣演進的下一階段穩定幣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金融世界,它們不僅在加密貨幣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更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最初為了解決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法幣出入金問題的權...

穩定幣:貨幣演進的下一階段

穩定幣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金融世界,它們不僅在加密貨幣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更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最初為了解決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法幣出入金問題的權宜之計,到如今佔據鏈上交易量三分之二,並成為日常資金轉移、DeFi交易和真實世界支付的核心驅動力,穩定幣的崛起之路令人矚目。目前,穩定幣總市值已佔據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5%,如果將管理這些穩定幣的公司以及依賴穩定幣交易量的區塊鏈網絡(如Tron)考慮在內,其市場份額已逼近8%。

穩定幣的崛起與重要性

穩定幣的普及速度之快,與人們對其背後驅動因素的理解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數千萬用戶正利用穩定幣取代傳統金融體系,但我們對其真正的吸引力、支撐其生態發展的平台和項目,以及不同用戶群體的行為模式仍然知之甚少。

文章概述

本文旨在深入探討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 穩定幣為何如此普及? 它們解決了傳統金融體系的哪些痛點?
  • 穩定幣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是誰? 包括發行方、交易平台、區塊鏈網絡等。
  • 哪些用戶群體正在推動這一趨勢? 他們出於何種動機使用穩定幣?
  • 穩定幣如何逐漸成為貨幣演進的下一階段? 它們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將更全面地理解穩定幣的現狀與未來,以及它們在重塑全球金融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

美元簡史:貨幣形態的變遷

當我們談論“金錢”時,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現金、美元、超市的價格標籤,甚至是稅收。在這些情境下,金錢本質上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計量單位,用於衡量各種不同商品和服務的價值。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

從最早的貝殼和食鹽,到後來的銅幣、銀幣、金幣,再到如今的美元等法定貨幣,金錢的形態一直在不斷演變。

美元的起源與發展

讓我們聚焦美元,這種現代法定貨幣(由政府發行且不以實物資產為支撐的貨幣)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在美國,最初的美元紙幣是由私營銀行發行的,各家銀行可以自由印鈔,類似於香港的港幣體系。然而,由於這種模式存在諸多問題,政府最終介入並接管了美元的發行,並通過法律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

1871年,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利用電報完成了第一筆電匯,實現了無需搬運大量紙幣即可完成資金轉移的突破。這項創新極大地提升了金融體系的效率,消除了金錢流通的物理限制。

美元發展的重要節點

以下是美元發展史上幾個重要的里程碑:

  • 1913年: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System)成立,開始規範美元的發行和貨幣政策。
  • 1971年: 尼克松(Nixon)終止了金本位,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轉為自由浮動貨幣體系。
  • 1950年: 全球第一張信用卡誕生,開啟了非現金支付時代。
  • 1973年: 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支付網絡建立,使美元交易更加快捷且全球化。
  • 1983年: 首個數字銀行賬戶在斯坦福聯邦信用社(Stanford Federal Credit Union)設立,開啟了銀行數字化進程。
  • 1999年: PayPal誕生,實現無需銀行賬戶的純數字支付方式。
  • 2014年: Tether推出了首個美元支撐的穩定幣(USDT),奠定了今天穩定幣市場的基礎。

這一切的發展,最終引領我們走進了如今的穩定幣時代。

穩定幣的個人應用

金錢的形態和使用方式始終在不斷變化。無論是通過PayPal、現金、Zelle還是銀行轉賬支付20美元,都是完全可行的。在發展中國家,甚至在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穩定幣也成為了一種常見的支付方式。

我個人會使用穩定幣支付薪資,也曾通過穩定幣兌換現金。現在,我甚至更傾向於使用穩定幣代替銀行賬戶進行儲蓄,並利用@HyperliquidX 的 HLP、AAVE、Morpho,以及 @StreamDeFi 等協議來管理資金。

穩定幣的金融自由價值

在當今世界,傳統金融體系往往對弱勢群體造成沉重負擔。資本管制、銀行的壟斷地位以及高昂的費用已成為常態。在這樣的環境下,穩定幣成為了金融自由的強大工具,它不僅讓跨境貨幣轉移變得更加便捷,還逐漸被用於直接支付商品和服務。

要理解穩定幣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成功,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它們為何能擊敗傳統金融體系。

穩定幣 vs. 傳統銀行:兩種金融體系

穩定幣的本質是由法定貨幣(如美元或歐元)支撐的Token。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

閱讀本文的許多讀者可能來自北美、歐洲或亞洲的發達國家,這些地區的金融系統相對高效、順暢且穩定。在美國,有PayPal和Zelle,在歐洲,有SEPA,而在亞洲,各類金融科技公司層出不窮,其中最知名的便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差異

在這些地區,人們習慣於把錢存進銀行,而不用擔心第二天賬戶裏的餘額會消失,也不用擔憂惡性通貨膨脹。小額轉賬通常可以迅速完成,即便是大額資金流動,雖然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但也不至於難以承受。此外,大多數企業強制客戶使用本地銀行系統,因為這樣被認為更安全、更便捷。

然而,世界的另一部分卻是截然不同的現實。

在阿根廷,銀行存款多次被政府強行挪用,本國貨幣也是歷史上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

在尼日利亞,官方匯率和黑市匯率嚴重脫節,資金進出該國極為困難——諷刺的是,這一點在阿根廷同樣適用。

在中東,銀行賬戶可能被政府隨意凍結,導致許多普通民眾(特別是沒有政治背景的人)不敢把大部分流動資產存進銀行,只能選擇其他方式存放資金。

不僅僅是持有資金存在風險,轉賬匯款往往更加困難。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的跨境轉賬費用昂貴、流程繁瑣,而且在這些國家,大部分人由於前述原因根本沒有銀行賬戶。

至於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等替代方案,雖然能夠完成跨境匯款,但通常收取極高的手續費(可以查看他們的費用計算器)。更糟糕的是,他們往往按照官方匯率進行結算,而這些匯率通常遠高於市場實際匯率,導致用戶承擔了巨大的“隱形”費用。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

穩定幣的全球化優勢

穩定幣使人們能夠在本地金融體系之外持有資金,因為它們本質上是全球化的,依靠區塊鏈進行轉賬,而非本地銀行服務器。這一特性源自它們的歷史背景——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曾因難以開設銀行賬戶、處理大規模存取款和跨交易平台轉賬而面臨挑戰。

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角色轉變

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日本。由於日本銀行系統的繁瑣官僚體系和嚴格的資本管制,導致全球加密貨幣價格和日本本地價格之間長期存在套利空間。

2017年,BN在白皮書中宣布,其交易平台將僅支持穩定幣-加密貨幣交易對,以加快結算速度。此舉直接推動了市場交易量向穩定幣交易對轉移。2019年,BN推出了USDT永續合約,讓用戶可以使用USDT而非BTC進行保證金交易,進一步鞏固了穩定幣的主導地位。如今,穩定幣已成為加密貨幣市場公認的基礎資產,並且這種接受度正逐步擴展到加密貨幣之外的應用場景。

穩定幣 vs. 金融科技:架構性的變革

如果我們從交易速度、創新設計和解決全球金融問題的能力來看,穩定幣與金融科技(Fintech)有着顯著區別。

金融科技的局限性

到目前為止,金融科技的主要貢獻是優化和美化現有的支付基礎設施,而非徹底改變其底層架構。本質上,它們只是在傳統金融體系之上加了一層“塗裝”,但並未解決其本質上的低效和複雜性。而穩定幣則是全球金融體系50年來最重大的變革。

穩定幣的優勢:速度、成本、安全性

  • 快速、可靠、透明: 穩定幣的轉賬速度遠超傳統銀行系統,同時具備鏈上可驗證性,讓資金流轉更加高效。
  • 低成本匯款: 相比銀行電匯或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等傳統支付方式,穩定幣幾乎消除了高昂的手續費(雖然這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傳統金融體系提供的保障)。
  • 現金和支付處理商的競爭者: 穩定幣不僅可替代現金,還能與西聯匯款等支付處理機構競爭,同時比現金更安全、更長久。
  • 無法被輕易損毀或盜竊: 穩定幣不會像現金一樣因洪水、火災或盜竊而消失,並且可以隨時兌換為本地貨幣。
  • 交易費用極低: 穩定幣的轉賬成本取決於區塊鏈網絡,但通常低於2美元,並且是固定費用,遠低於西聯匯款等傳統支付系統的手續費(通常介於0.65%至4%以上)。

這一切都表明,穩定幣不僅在加密貨幣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還正在挑戰傳統金融體系的根基。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

穩定幣的應用拓展:收益與資產負債表

一旦穩定幣被廣泛接受並逐步成熟,它們不可避免地會填補傳統金融機構尚未覆蓋的全球金融體系空白。隨著穩定幣的持續普及,圍繞它們的金融服務和複雜產品也在迅速增長。

例如,@MountainUSDM 已經在阿根廷的多個平台上引入了RWA(現實世界資產)收益,而@ethena_labs讓用戶能夠通過無敞口的Delta中性交易獲利,而無需依賴傳統銀行體系或交易平台託管。

如今,穩定幣的用途已遠超簡單的支付處理或避險保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穩定幣賺取收益,甚至用於本地支付。隨著這一趨勢的發展,穩定幣正在逐步成為全球金融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被納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用戶體驗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穩定幣的使用者甚至並不知道自己正在使用加密技術——這正是近年來圍繞穩定幣產品創新所取得的巨大突破。各大企業不斷優化用戶體驗,使穩定幣的使用方式更加無縫和直觀,進一步推動了其全球adoption。

穩定幣普及的推動者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

穩定幣發行公司

主要的穩定幣項目,首先便是發行這些穩定幣的公司。其中包括:

  • USDC 的發行方 @Circle
  • USDT 的發行方 @Tether_to
  • DAI/USDS 的發行方 @SkyEcosystem
  • PYUSD,由 @PayPal 和 @Paxos 聯合推出

當然,還有許多未提及的穩定幣,但以上這些是最主要的支付用途穩定幣。這些公司通常擁有銀行賬戶,接收傳統銀行電匯,並將這些資金轉換為穩定幣提供給用戶。

穩定幣的運作模式

穩定幣發行方會持有用戶存入的資金,並向用戶收取極低的費用(通常1-10個基點)。用戶可以隨時轉移這些資產,而發行方則通過銀行賬戶中的資金賺取利息(即DeFi語境中的“浮動收益”或“收益率”)。

交易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負責大規模處理法幣與穩定幣的轉換(on/off ramp)。隨著越來越多交易平台開始打擊僅利用穩定幣出入金、但不支付交易費用的用戶,交易公司在這一市場的作用愈發關鍵。

交易公司往往比本地交易平台提供更優的價格,進一步提升了穩定幣的效率和競爭力。

由於所有主要交易公司都在這一市場展開激烈競爭,它們不斷優化流動性和服務,使穩定幣的交易更加順暢。

穩定幣發行方在此過程中賺取利息,而非向用戶收取高額費用,這也是其商業模式的核心。

SkyEcosystem 的獨特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SkyEcosystem(前身為 Maker) 的模式有所不同。

SkyEcosystem 採用了一種混合模式,其穩定幣 USDS 由多種抵押資產(包括其他貨幣儲備)支持。

用戶可以存入這些抵押資產,並以預定利率借出 USDS。

他們可以選擇存入“儲蓄利率模塊”(類似無風險利率),或在 @MorphoLabs、@Aave 等平台上借代 USDS,亦或是單純持有 USDS。

這種模式允許用戶選擇更安全的收益選項,或承擔更高風險以獲取更高回報。

零售交易平台的崛起

目前,大多數主要穩定幣發行商並不直接面向普通消費者,而是通過不同的金融服務公司間接提供穩定幣支持。這種模式類似於 MasterCard——它與銀行合作,但不會直接對接終端用戶。

你可能在加密社區(CT)很少聽到 @LemonCash、@Bitso、@Buenbit、@Belo、@Rippio 這些名字,但它們在穩定幣交易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

  • 僅上述幾家阿根廷交易平台就擁有超過2000萬KYC認證用戶,幾乎相當於Coinbase用戶量的一半,而阿根廷人口僅為美國的1/7。
  • Lemon Cash 在 2023 年的交易量達 50 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穩定幣-穩定幣交易,或是 ARS(阿根廷比索)-穩定幣交易。

這些平台充當了大多數非點對點穩定幣交易的入口,並且它們本身也擁有大量的加密交易量和穩定幣存款。然而,除了 Rippio 之外,大多數平台並沒有自己的訂單簿,而是依靠訂單路由系統完成交易。

這種模式與 Robinhood 非常相似——Robinhood 並非真正的交易平台,而是通過流動性提供商(Market Makers)路由定價。我將這些平台稱為“零售交易平台”(Retail Venues),因為它們的重點是優化用戶體驗和零售產品,而非構建自有交易平台基礎設施。

Robinhood 的 API 不允許高頻交易者或做市商使用,因為它的目標用戶不是專業交易員,而是普通投資者。

同樣,BuenBit 和 Lemon 也不會吸引做市商入駐,它們的主要目標用戶是普通消費者,而非專業交易公司或高頻交易員。

在這種模式下,穩定幣的應用正在以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進入全球金融體系,不僅影響加密市場,也在改變傳統支付和匯款行業的格局。

穩定幣的底層區塊鏈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

主流區塊鏈的選擇

接下來,我們來看穩定幣實際運行的區塊鏈,即穩定幣的轉賬、交易記錄和餘額存儲的地方。當前,穩定幣交易的主要鏈包括:

  • @justinsuntron 的 @trondao(波場)
  • @binance 的 BN Smart Chain(BSC)
  • @solana(Solana)
  • @0xPolygon(Polygon)

這些鏈的主要用途是價值轉移,並不一定涉及DeFi交互或收益獲取。

Tron 的主導地位

儘管Ethereum仍然在TVL(總鎖倉價值)方面佔據領先地位,但由於交易成本過高,它對於大多數穩定幣交易來說並不具備吸引力。數據顯示:

  • 92% 的 USDT 交易發生在 Tron 鏈上。
  • Tron 網絡上的交易量中,約 96% 都與穩定幣相關。

相比之下,在Ethereum上,穩定幣交易佔比仍然很高,但也僅為70%。

新興區塊鏈的探索

此外,一些新的區塊鏈正在嘗試高效、低成本地處理穩定幣交易,其中值得注意的是LaChain。

LaChain 由 Ripio、Num Finance、SenseiNode、Cedalio、Buenbit 和 FoxBit 組成的聯盟共同運營,主要面向拉美地區的用戶和平台。

這也表明,隨著穩定幣市場的不斷成熟,生態體系正在變得更加複雜和多元化。

穩定幣支付的演進:從跨境匯款到本地支付

穩定幣已成為跨境匯款的主要工具,但如今,它們越來越多地被用於本地支付。

從跨境匯款到本地支付

這就涉及到加密貨幣支付網關和支付門戶,即:

  • 將穩定幣兌換成法幣,或
  • 允許商家以法幣計價直接接受穩定幣支付。

例如,一家商戶可以“接受”加密支付,但實際上,這筆交易的加密貨幣會被立即轉換為美元,然後結算到商家的銀行賬戶。當然,商戶也可以直接接受穩定幣支付。

加密貨幣支付網關的作用

但由於穩定幣的贖回仍然存在一定摩擦(無論是時間還是手續費成本),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致力於優化這一流程的公司,它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從簡單高效到複雜全面不等。

相關支付平台簡介

  • Pomelo(https://www.pomelogroup.com/): 一種支持加密貨幣借記卡支付的平台,使用戶可以用穩定幣直接消費。
  • @zcabrams 的 Bridge:提供穩定幣之間、不同鏈之間、以及法幣之間的便捷轉換,極大降低了商戶和支付平台的摩擦成本。

@stripe 甚至收購了 Bridge,以提升其自身支付系統的效率。

目前,Bridge 這類支付網關主要用於商戶尚未直接接受 USDC 或 USDT 的場景,它們會先幫助用戶完成轉換,再收取一定費用。

穩定幣支付的未來趨勢

隨著穩定幣支付的普及,以及其相較於傳統銀行卡和銀行系統的更低成本,穩定幣-穩定幣交易的使用率將不斷提升。 未來,越來越多商戶直接接受穩定幣支付,以優化單位經濟效益,推動穩定幣構建一個後銀行時代的支付體系。

穩定幣的金融化:如何讓穩定幣“增值”

提升資產利用率

除了支付和匯款,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探索如何將穩定幣投入使用,以提升其資產利用率,例如:

  • Lemon Cash:提供 @aave 存款功能,讓用戶存入資金以賺取收益。
  • @MountainUSDM 的 USDM:允許穩定幣持有者賺取收益,並已集成至多個拉美地區的交易平台和支付服務。

穩定幣收益的商業價值

許多交易平台和零售金融平台,將穩定幣收益率(Stablecoin Yield)視為一種穩定的收入來源,希望借此平衡市場周期帶來的收入波動。

傳統交易平台高度依賴交易手續費,這導致它們在牛市時收入激增,但在熊市時收入驟降數個數量級。

通過提供穩定幣存款收益和相關服務,這些平台可以獲得更穩定的收入,降低市場波動對其盈利能力的影響。

穩定幣的未來發展

重磅!穩定幣顛覆美元霸權?金融巨變背後的驚天秘密!

非加密用途的擴展

穩定幣的主要非加密應用是國際轉賬,並且如今越來越多地用於支付。然而,隨著穩定幣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並逐步普及,它們也可能被用於儲蓄,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這一趨勢已經初見端倪。

格魯吉亞案例分析

幾周前,@tarunchitra 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在格魯吉亞,一家便利店的店主會收取顧客存入的格魯吉亞拉里(GEL),將其兌換成 USDT 並賺取利息,同時用一本簡單的紙質賬本記錄客戶餘額,並從利息中抽取一定手續費。在這家店裡,顧客還能使用 Trust Wallet 的二維碼進行支付。而值得注意的是,格魯吉亞的銀行體系相對健康,但這種替代金融模式仍然在這裡發展起來了。

潛在市場:發展中國家

在阿根廷,據 《金融時報》(FT) 估計,公民持有的美元現金總量已超過 2000 億美元,而這些資金都在傳統金融體系之外。如果哪怕一半的資金進入鏈上或加密生態,DeFi 市場規模將翻倍,穩定幣的總市值也將增加約 50%——而這僅僅是一個國家的潛力。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南非和印度等國同樣存在,這些國家的非正規經濟體量龐大,或對銀行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更多潛在應用場景:借貸、收益分配、跨法幣交易

隨著穩定幣的使用增長,其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

  • 信用借貸: 目前,穩定幣主要用於全額抵押的信用借貸,這種模式在全球信用市場中極為罕見。然而,隨著 Coinbase 等機構推出的新工具,KYC 認證數據未來可能被用於拓展信貸市場,並可能引入負面信用記錄機制(即未還款將影響信用評分)。
  • 收益分配: 穩定幣發行方正逐步允許收益“傳遞”給持有者,例如:
    • USDC 提供 4.7% 的年化收益
    • Ethena 的 USDe 具有動態收益率,通常超過 10%
  • 跨法幣交易: 目前,許多交易開始採用“雙層轉換”方式進行——例如,某筆交易先由本地貨幣兌換為美元穩定幣,然後再兌換為目標貨幣(如阿根廷比索或尼日利亞奈拉)。這種做法意味著用戶需要支付兩次手續費,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未來可能會直接兌換為目標貨幣的穩定幣,以減少成本。

隨著更多資本流入穩定幣,鏈上金融產品的種類也將進一步豐富,使加密貨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變得更加主流。

穩定幣面臨的挑戰

在討論穩定幣的未來時,我們也需要正視一些被忽視的問題。

對銀行體系的依賴

目前,幾乎所有穩定幣都依賴於銀行賬戶作為其支撐資產。

但銀行體系本身並非絕對安全,例如:

  • 2023 年 USDC 由於硅谷銀行(SVB)倒閉而短暫脫錨,這表明即使是最受信賴的穩定幣,也可能面臨銀行體系的風險。

規避資本管制和洗錢風險

如果你同意穩定幣用於繞過資本管制、逃避本地貨幣貶值,那實際上你已經承認了一個事實——在當地法律框架下,這種行為可能被歸類為洗錢。

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其法律和道德影響仍未被充分探討。

資產凍結與道德爭議

當前,無論是 Circle(USDC)還是 Tether(USDT),都不允許穩定幣的再發行。

如果某用戶的資金因法律原因被凍結(如涉及犯罪或被認定為贓款),那麼這些資產不會被退還給受害者,即便後者持有法院裁定文件。

這種處理方式在道德層面上極具爭議,從長期來看甚至難以維系。

政府監管與 CBDC 替代風險

各國政府可能會要求加強穩定幣的監管,使其變得“可被查封”。

長期來看,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可能成為穩定幣的官方替代品。

這一話題涉及範圍廣泛,我將在後續文章中詳細探討。

去中心化穩定幣:未來的解決方案?

監管壓力下的新趨勢

未來幾年,政府對穩定幣的監管壓力將推動真正去中心化的、隱私保護型穩定幣的發展。

這些穩定幣將無法被政府單方面凍結或查封,並且完全去中心化。

這可能會催生一場新的金融技術競賽,穩定幣的發展也可能從受監管的金融工具演變為真正的去中心化貨幣。

合規挑戰

當然,這也意味著新的合規挑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