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美国高官“微信群”泄密:草台班子里的Signal朋克风》

《美国高官“微信群”泄密:草台班子里的Signal朋克风》摘要: 草台班子的世界:美国高官的“微信群办公”闹剧意想不到的“泄密”:国家安全高层Signal群聊曝光世界仿佛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次的新论据(或者说笑料),来自美国国家安全高层...

草台班子的世界:美国高官的“微信群办公”闹剧

意想不到的“泄密”:国家安全高层Signal群聊曝光

世界仿佛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次的新论据(或者说笑料),来自美国国家安全高层。我们早已习惯在社交软件上拉群聊工作、生活,甚至八卦,但谁能想到,掌握着全球最强军事力量的美国高官们,竟然也以这种“微信群办公”的形式运作?

《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近日爆料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他被美国国家安全高层官员“误拉”进了一个名为“Houthi PC”的Signal群聊。在这个群里,他亲眼目睹了美国副总统等人“讥讽”欧洲,更在美军实际行动前两小时,围观了高官们讨论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军事打击的细节。

这位资深媒体人起初对此深表怀疑,难以置信如此机密的军事行动,美国国家安全高层会选择在一个商业即时通讯软件上讨论,更无法相信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会如此“鲁莽”地将一位媒体总编辑拉入这种群聊。

然而,当他看到国防部长在群里详细透露了即将到来的作战细节,包括打击目标、部署武器以及攻击顺序等信息,而这些行动随后也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他不得不接受这个荒谬的现实。

随着事件曝光,副总统、国防部长、国务卿、中情局长等一众美国高官成为了被群嘲的对象,他们在群组中使用的表情包也瞬间成为了网络热梗。

“草台班子理论”的完美诠释:权力机构内部的混乱与即兴

这件事完美诠释了所谓的“草台班子理论”:在外人看来运作有序、权威庄重的权力机构,内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混乱和即兴。世界上最有权势的政府,原来也是在线上拉群办公,甚至还会犯下“拉错人”这样的低级错误。

Signal的崛起:从隐私保护工具到权力博弈的舞台

隐私至上:Signal的核心优势与用户群体

再看看他们使用的聊天软件Signal,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Signal并不是第一次“大火”。早在成为美国军事行动的意外“见证平台”之前,这款即时通讯软件就因其卓越的隐私保护能力获得了科技界和隐私倡导者的广泛认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和“棱镜门”揭秘者爱德华·斯诺登等知名人士都曾公开推崇Signal。

2021年初,当WhatsApp宣布更新隐私政策时,马斯克在Twitter上简单地发布了“Use Signal”(使用Signal)的建议,随后Signal的下载量激增,一度导致其验证系统崩溃。

《美国高官“微信群”泄密:草台班子里的Signal朋克风》

被视为隐私保护主义者代表的斯诺登则早在2015年就表示:“我每天都在使用Signal。”他认为Signal是目前市场上最安全的通讯工具之一。

这次事件也给Signal带来大量曝光,Signal安卓商店下载量超越WhatsAPP等,一度排名第一。Signal官方X账号发文表示:有時仅仅用一种方式说“谢谢”是不够的,所以 merci, danke and bedankt(注:其他语言的谢谢表达)。

《美国高官“微信群”泄密:草台班子里的Signal朋克风》

Signal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先进的端到端加密技术,所有通信内容(包括文字、语音、视频和表情符号)都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能够解读,即使通信被拦截,窃听者也只能看到毫无意义的字符串。

这种加密机制以至于连Signal自身也无法读取用户通信内容,也不收集元数据、不保存通话记录、不进行云备份,从根本上杜绝了数据泄露的可能性。

正是这种近乎“铜墙铁壁”的隐私保护能力,使Signal成为了世界上各种需要保密通信人士的首选工具。从记者、人权活动家到政治异见人士,许多处于敏感位置的人都依赖Signal保护自己的通信安全。拉丁美洲帮助妇女寻求堕胎权利的活动家,有逃避间谍的脱北者,有国家律师协会的律师,“黑人命也是命”的领导团体,甚至曾经的恐怖组织ISIS,现在,Signal有了新的用户群,特朗普政府高官。

赛博朋克的荒诞感:政府高官与敌对势力同台“办公”

当美国政府和他的敌人们都在同一个通讯平台上“线上办公”,着实有一种赛博朋克风的荒诞感:那些掌握着巨大权力的人,在使用由一位无政府主义者创造的工具来行使他们的权力。

这位无政府主义者的名字叫做莫西·马林斯派克(Moxie Marlinspike)。

莫西·马林斯派克:世界上最有趣的无政府主义者

传奇人生:从黑客到密码学天才

Signal的创始人莫西·马林斯派克(Moxie Marlinspike)是科技世界中一个传奇而神秘的人物。

这位真名为马修·罗森菲尔德(Matthew Rosenfeld)的密码学天才,不仅创造了世界上最安全的通讯软件,还过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冒险生活,被斯诺登称为“地球上最有趣的人”之一。

马林斯派克在佐治亚州中部长大,从小就展现出对常规教育的不满和对技术的天赋。他厌恶学校里那些扼杀好奇心的枯燥任务,却在学校图书馆的一台没有硬盘、甚至无法保存代码的简陋电脑上发现了编程的乐趣。

不到十岁时,他就在当地書店发现了黑客经典杂志《2600》,开始了黑客之旅。当母亲给他买了一台廉价台式电脑后,年幼的马林斯派克已经能够在朋友的电脑上做“埋伏”,让消息突然出现在屏幕上吓他们一跳。

1999年,怀揣着对赛博朋克世界的憧憬,马林斯派克高中毕业后来到硅谷,却发现这里只有“办公室公园和高速公路”,与威廉·吉布森小说中描绘的未来世界相去甚远。

他很快在Web-Logic公司找到了编程工作,但刚进入科技行业,他就厌倦了“每周在键盘前花费40个小时”的生活。随后几年,马林斯派克在旧金山湾区过着近乎朋克的生活——从蹲在废弃建筑里,到搬进旧邮局仓库,参加政治抗议活动,阅读艾玛·戈德曼等无政府主义理论家的著作。

这段时期的经历深刻塑造了他对权威的批判性思考。

对自由的极致追求:冒险、航海与批判性思考

不甘于平凡,马林斯派克的生活充满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冒险。

他曾扛着一根12米高的帆船桅杆骑自行车穿越旧金山;自学驾驶热气球,却在沙漠中坠毁,导致他拄拐杖度过了一个月;甚至有朋友见证他玩石头剪刀布下赌注数百美元却从未输过的神奇表现。

2003年,他决定学习航海,花光所有积蓄购买了一艘破旧的27英尺高的卡特琳娜帆船,然后独自从旧金山港出发前往墨西哥,一路上通过反复试验实现了自学成才。

次年,他更是拍摄了DIY帆船纪录片《Hold Fast》,记录了他和三个朋友驾驶一艘漏水的“瘟疫号”从佛罗里达到巴哈马群岛的冒险旅程,最终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弃船而逃。

或许正是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权威的质疑,引导马林斯派克创建了Signal。

Signal的诞生:对个人隐私的坚定守护

2010年,他推出了TextSecure(Signal的前身),开始了他在加密通讯领域的革命性工作。2015年,当斯诺登在莫斯科第一次见到马林斯派克时,他形容这位密码学家“无比有趣、棒呆了、超级好玩、野性”。

马林斯派克始终保持着对个人隐私的高度重视,他几乎从不谈论自己的个人生活,包括年龄、家乡甚至真名。这种对隐私的执着也反映在他创建的Signal上——一款不收集用户数据、不保存通信记录、完全端到端加密的通讯工具。

与许多科技创始人不同,马林斯派克并不追求商业上的成功。Signal基金会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运营,主要依靠捐款维持,其中包括WhatsApp联合创始人布莱恩·阿克顿提供的5000万美元初始捐款。

Signal与加密货币的纠葛:FTX的巨额亏损与Web3的质疑

与MobileCoin的合作:隐私支付与商业化争议

作为一位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和隐私倡导者,马林斯派克与加密货币也有交集。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抗审查和保护隐私的特性,与马林斯派克创建Signal的初衷——为人们提供不受政府或企业监控的通信工具——在哲学层面上高度一致,两者都源自密码朋克运动,追求通过密码学技术保护个人自由和隐私。

2021年4月,Signal移动端宣布集成隐私支付项目MobileCoin,支持使用MobileCoin进行支付。这一消息公布后,MOB代币随即迎来持续上涨,14天涨幅6倍,30天涨幅8倍。

飞涨背后的原因后来被曝光,一位FTX客户在MobileCoin(MOB)上进行大量杠杆交易,推升币价从6美元暴涨至最高近70美元,并利用其大量仓位进行抵押借贷。

但随后MOB价格又迅速回落至暴涨前的价格,导致同样由FTX创始人SBF拥有的做市商Alameda介入其中以保护FTX的流动性,导致Alameda承担了数亿美元的损失。

整合MobileCoin也给Signal引发了巨大争议。有报道指出,马林斯派克曾担任MobileCoin的技术顾问,并可能持有该币的大量份额。这让一些用户质疑Signal是否正在偏离其非营利的初衷,转向商业化道路。

马林斯派克对此回应称,Signal选择MobileCoin是因为它提供了最佳的隐私保护和用户体验,而非个人利益考量。

对Web3的批判:去中心化的真实现状

尽管与加密货币有诸多联系,马林斯派克同时也是加密货币的批评者。

2022年初,他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My first impressions of web3》(我对web3的第一印象),质疑Web3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承诺。

他指出,尽管区块链协议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但用户访问这些协议的方式往往高度中心化,如依赖MetaMask等钱包和Infura等基础设施服务。

马林斯派克还做了一个实验:他上架了一个NFT,会根据你从哪里浏览而改变图片样貌,当你在OpenSea或是Rarible上面浏览的时候,看起来都是艺术品;但当你买了以后从钱包浏览时,却是一坨屎的emoji!

《美国高官“微信群”泄密:草台班子里的Signal朋克风》

马林斯派克认为,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统应该是人们“可以直接参与的系统,无需任何第三方的许可或调解”。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也很快地在Reddit上回应了这篇文章:他大致上同意马林斯派克的论点,认为这是针对现况中肯的批评,但他也提到现在有很多开发者跟研究员想要利用密码学来让整个生态系变得更好,实现去中心化的理念。

现阶段之所以会比较偏向中心化,是因为这的确是比较简单快速的方法,而去中心化式的开发比较缓慢的原因,则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技术资源跟资金,途中也遇到了蛮多技术挑战,但目前比较大的挑战已经被一一解除,所以Vitalik对于未来的发展依然还是保持乐观。

尽管马林斯派克对加密货币的确持有一定批评态度,但Signal与加密货币世界的故事仍在继续交织,两者共享着保护用户隐私和抵抗中心化控制的使命。

结语:Signal驶向何方?

在这个加密与解密、隐私与监控不断角力的时代,Signal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它既是反抗的象征,也是权力的工具;既是隐私的堡垒,也是意外泄密的舞台。

Signal这艘船,载着形形色色的乘客,从政府高官到无政府主义者,从加密货币爱好者到普通用户,驶向一个更加混乱的未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